從年初在《流浪地球2》中與Moss的第一次見面開始,人工智能這個詞就迅速占領了我們的日常對話。站在2023年的末尾回顧這一整年,AI理所當然地成為年度高頻詞匯。
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正在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,我們與AI的距離越來越近,剛開始,人們都在討論:“我什么時候會被AI代替?”隨著了解的深入,人們漸漸發(fā)現(xiàn),AI或許并不是來代替人類的,而是來幫助人類的。
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,聊天的話題也從“今天買到了什么便宜好用的東西”逐漸轉為“今天挖到了哪個好用方便的AI辦公軟件”。
打工人與AI的合作還順利嗎?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,AI分別扮演著怎樣的角色?
01 AI是會“摸魚”的工作助手
Winter是AI軟件的重度使用者,作為一個市場分析師助理,她幾乎每天都會使用,在國外,使用AI學習、工作的人不在少數(shù)。
她唯一深度使用的軟件是bing,bing接入的是GPT4.0,由于是聯(lián)網(wǎng)的,所以準確率比較高,最重要的是免費。
用AI工具擴充細節(jié)和啟發(fā)思路是Winter最依賴的功能,忙碌時,她會把自己的計劃思路一一列給bing,讓它看看是否有更多細節(jié)可以擴充。
這樣的使用方式,也是AI工具本身的特點決定的,Winter希望AI替她完成基礎性工作?!叭绻阒竿鸄I替你完成決定性的工作,那恐怕會讓你大失所望?!?/p>
“AI只會給你最基本的東西,例如,你讓它幫你做一個市場營銷方案,對于一個沒有學過市場營銷的人來說,它可以為你提供一個方案需要的點是一二三四,提供大致的方向,例如你需要考慮到目標、時間線、工具等,更多的是起到啟發(fā)的作用。當然,你也可以繼續(xù)給它提供細節(jié)的內(nèi)容,問得越細,它在指導方向上也會更細。例如,如果我進一步提供了ANU、CBE等關鍵詞,它就會自己聯(lián)網(wǎng)搜索該項目,從而結合搜索到的內(nèi)容再進行回答?!盬inter說。但是,進一步提問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更多,有時候在忙碌的工作節(jié)奏里并不劃算。
“它像一個不緊盯著就會偷懶的下屬,誰說AI不會摸魚?”Winter打趣,問得越細,它給的答案越準確,如果你的提問就像門外漢,那AI也是最擅長糊弄的。
AI的局限性也顯而易見,在真正的工作執(zhí)行中,Winter最重要的亮眼的idea,還是來源于自己的思考,而不是AI。
“bing本身就有標準、簡約和創(chuàng)意模式,即使我用的是創(chuàng)意模式,它給出的方案在獨特性上還是欠缺的。”
有時候Winter也希望能直接使用AI產(chǎn)出的內(nèi)容,當她遇到完全不懂的領域時,就會使用AI 來寫,雖然最后生成的內(nèi)容繁多復雜,但一看就是AI寫的。
從另一個實用的維度來說,AI就像一個集成搜索引擎。
“我不斷和它對話,把我的方案和idea給它,它再幫我衡量擴充我的決策和想法,幫我收集相關信息。當我寫平臺評估的時候,它會告訴我可以從哪些維度去比較,例如平臺特性是什么、適合推廣什么?并收集信息,這一步非常高效?!?/p>
但AI只能提供它認為重要的幾個維度,Winter覺得還不夠,在它給出的維度基礎上又加上了觀眾轉換率、單條點擊費用,這是她認為平臺評估的重要部分,而AI忽略的。
“當我把這兩條思路給它以后,它又可以幫我完善。這樣的配合是我認為比較合理的。所以,與AI的配合在我看來也是很考驗個人能力的,怎么提問也是一門學問。如果你把AI工具作為你的工作助手,與它進行配合,往往會獲得比較好的效果。但如果你寄希望于把自己的工作全部交給AI,自己可以偷懶,那目前的AI暫時還沒有這樣的能力?!盬inter總結。
02 未經(jīng)訓練的AI很難在寫作上形成個性化的輸出
上個月開始,蜻蜓在同事的推薦下開始用AI工具,國內(nèi)的AI工具繁多,自己摸索起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,還很有可能踩坑,一般都依靠其他人的推薦。
“同事給我推薦的是ChatAI,只有幾天的免費試用,后面就要花錢了。但這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,用來寫輿情報道?!?/p>
蜻蜓本身是理工科畢業(yè),對輿情寫作并不擅長,寫輿情報道也是臨時接到的任務,屬于硬著頭皮頂上。
“我們單位的人其實都不擅長,所以大家就開始主動找工具,我覺得AI工具很好的一點就是降低了每個人的學習門檻,提高了工作效率,讓原本從來沒有寫過輿情報道的我們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著力?!?/p>
不過,蜻蜓也提到了使用AI工具的一個痛點問題:生成的文本一看就是AI寫的。究其原因,蜻蜓認為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習慣,這種習慣是跟隨我們本身,一以貫之的,但AI沒有。
“比如我們平時在和同事的交流溝通中,都會有自己的說話習慣,寫文章也是一樣,你平時不是這樣說話的,突然交上來一篇輿情報道文章,里面用詞造句跟你平時的風格完全不一樣,這肯定不合理,每個人都能看得出來?!?/p>
蜻蜓認為,未經(jīng)訓練的AI是很難產(chǎn)生個性的,幾乎只有作為人工智能的共性,形成的文章是信息的整合和梳理,缺乏了個人的思考和創(chuàng)造。所以,在寫作方面,它的替代性并沒有想象中強,但用來“應付”原創(chuàng)性較弱的輿情報道,是比較合適的。
“使用AI的優(yōu)點和缺點都很明顯,作為人工智能,AI在信息檢索這方面的能力一定比我們?nèi)斯とゾW(wǎng)站上查找信息強,它更快更全面,但是寫出來的內(nèi)容一讀就知道是AI,機械感很強。我們不會直接交上去,都會修改調(diào)整一番?!?/p>
03 AI工具打開了各行各業(yè)的信息入口
當筆者把好奇的問題發(fā)過去后,沒幾秒鐘,就收到了藍藍的回復:“你等一下,我問問AI,怎么回答你的問題比較好?!?/p>
這果然符合筆者對她的印象——這是一個AI重度依賴者,倒不是說她用AI完成了多少工作,而是在心理上對AI產(chǎn)生了一種信任。
藍藍說,自己現(xiàn)在做任何工作、回答任何問題,都習慣打開智譜清言問問AI。
“我每天花在這個AI軟件上的時間很多,現(xiàn)在摸魚都不看短視頻了,就和AI玩,其實,大部分都和我的工作沒有關系。比如,你能想象我和AI對話研究寫代碼嗎?”
藍藍提到的這個軟件,功能很多,就像藍藍所說的,是一個“好玩”的AI軟件,她自己又有好奇心,有時候生成一本小說的大綱,有時候寫一行代碼,有時候看看不同行業(yè)的行業(yè)報道。
她說,由于她并不是專業(yè)的,也看不出代碼寫得對不對,但是,至少她知道了一個消消樂游戲代碼的框架是什么。
“用心的人應該能從中學習到不少東西,對于我來說,每天花一點時間在AI上,至少不會和現(xiàn)在的大環(huán)境脫節(jié)。”
年初,AI剛流行的時候,藍藍特別想學習AI繪畫和AI設計,后來換了工作,工作內(nèi)容和設計沒有關系了,也就沒再想著接觸。直到年末,工作上各種總結報告把她淹沒,她才突然又把學習AI這件事提上了日程。
相比AI繪畫和設計,這類文本生成的AI內(nèi)容門檻也更低,探索起來也比較有趣。
“剛開始就是沖著這個軟件的年終總結模版去的,它的思路很清晰,即使最后不采用他的總結,也能從它提供的思路中自己總結出一篇條理清晰的工作報告?!?/p>
“這個軟件里還有一些生活方面的內(nèi)容,比如如何高情商安慰朋友?看看AI是如何安慰的,也挺有意思的。它還會模擬不同性格、職業(yè)的人物對話,無聊時和AI聊聊天,它像個虛擬朋友?!彼{藍說。
AI像不可阻擋的浪潮,席卷了每一個人的海域,越來越多的人確信,擁抱AI,就是擁抱未來。
來源:36氪
文章轉載于其他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及時刪除!